在2022年末,由于受到國家有意“重啟供銷社”的利好傳言的影響,我國資本市場涉及“供銷社”概念的股票掀起一股不小的上漲潮,整個板塊在2022年11月前后的14個交易日上漲約35%左右。一時“供銷社重啟”成為社會熱點。
點燃這個熱點的緣由主要有兩個:其一是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由此凸顯出“供銷社系統”的特殊價值;其二是隨著我國抗疫工作進入最后也是最艱難的一個階段,在“保供應、保民生”的社會工作中,“供銷社系統”出乎意料成為一支重要力量,由此再次引起大眾的關注。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供銷社系統必然會迎來一波復蘇發展,而其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提速將是供銷社復蘇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1950年,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成立,作為組織供應農村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和收購、推銷農副產品等的機構,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1954年7月,召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會,將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到1957年,供銷合作社在全國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一個上下連接、縱橫交錯的全國性流通網絡。
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是構成我國社會運行和經濟運轉的重要社會組織體系,其網點遍布城鄉各地。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幾乎每個公社都有供銷社的終端網點,經營著小到柴米油鹽,大到種子化肥、農機具等商品,幾乎包攬了當時幾億中國農民的“買”與“賣”。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全新的商業流通體系和市場化商業企業快速發展起來。小賣部、商超、批發市場等等新的商業組織和流通渠道極大替代了供銷社的功能,而之前依賴計劃經濟統購統銷體系的供銷社發展進入低潮期,網點減少、業務萎縮。
盡管供銷社系統的發展進入低潮蟄伏期,但是其整體框架體系并沒有崩坍,業務也沒有完全中斷,而是一直維持運營多年。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農村改革的要求,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在總結供銷合作社過去改革和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明確了供銷合作社的性質、宗旨、地位和作用,并決定恢復成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如今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國務院領導的正部級事業單位,旗下管轄著眾多的事業單位和企業集團,而涉及農資的金融、物流、供應鏈等運作是供銷社系統企業重要的經營業務范圍。
如今,我國供銷社系統的復蘇發展不是舊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供銷體系的回歸,而是要在當前全新的經濟形勢背景下,發展全新的供銷體系,助力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即助推鄉村振興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共同富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的戰略部署。農業穩,中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基礎才能穩定,這是我國開展很多經濟工作,包括復蘇發展供銷系統的邏輯起點。目前,我國對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實行保障收儲和補貼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糧食價格的穩定,保障了農民的利益。但是在農副產品的生產流通管理方面,我國除了供銷社體系,缺乏其他有實力的組織和行業協會,這就可能導致一方面生產農副產品的農民無法保障合理利潤,但另一方面由于流通環節運作效率不高、加價嚴重,終端消費者卻要承受比較高的價格。這無疑不利于我國農業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陜西省洛川供銷社助力當地做大蘋果產業
因此,供銷社體系作為我國具有自主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能夠根據國家的授權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協調和管理,一定程度承擔了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務和其他任務。
如在農資保障方面,以種糧大省吉林省為例,據《吉林日報》的報道,2022年吉林省供銷社在春耕前對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如種子和化肥進行積極備貨,與吉林輝隆、中國惠農、北大荒等幾家大型企業進行聯合儲備,在春耕前完成了年需求量約80%的物資儲備,保證了2022年農業生產中農資價格穩定和供貨充足。
在農副產品收儲銷售方面,以陜西省洛川縣供銷社為例,自2020年以來,洛川縣供銷聯社先后在全縣各鄉鎮建設總儲量達9000噸的冷氣調庫,成立電商運營公司,創辦網上供銷社。同時與中國供銷新合作集團展開合作,積極與江蘇、山東、湖北、廣東等地企業合作開展網上直播銷售。據該縣供銷聯社向媒體披露的數據,2022年該聯社線上銷售額累計達到400余萬元,線下銷售額也達到了1000萬元。洛川縣供銷聯社還通過供銷系統這個渠道與全國各地的優秀分銷商共同幫群眾銷售蘋果,累計達到萬余噸,金額近1億元。
此外,隨著經營網點的不斷延伸發展,供銷社系統不僅成為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為聯結城鄉、城市生活物資保障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今,供銷社系統的經營網點并不只設在農村,在許多城市也出現了供銷社系統經營的網點。以北京市供銷社系統為例,目前北京市供銷社便民服務網點有53個,供應商品約九大品類(生鮮、肉、水果、蔬菜、糧油、蛋、奶、主食、百貨日雜),日供應量約54噸。依仗供銷社系統特有的農副產品收購、流通體系,即使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其銷售門店仍能保證菜蛋糧油等生活物資的充分供應,切實保障了服務網點周邊居民的“菜籃子”。
供銷社系統作為農資下行和農副產品上行的重要流通體系,其經營網絡和供應鏈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2005年,為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流通產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起和實施了“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簡稱“新網工程”),受到國家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新網工程”的強力推進下,供銷合作社業務得到恢復和加強。2011年,供銷社全系統初步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經營服務網絡。
中國供銷合作社官網披露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全國供銷系統物流業企業336個,連鎖企業6697家,擁有配送中心10802個,發展連鎖、配送網點83.2萬個。其中:直營連鎖、配送網點15.5萬個,加盟連鎖、配送網點67.7萬個。縣及縣以下連鎖、配送網點78.1萬個。2020年,中國供銷合作社全系統實現利潤總額517.9億元,同比增長11%;2021年,中國供銷合作社全系統利潤總額達到585億元,同比增長13%。
北京供銷社便民中心貨物充足
在供銷社體系中,中國供銷集團是發展流通、物流服務的重要龍頭企業。在2021年,中國供銷集團以960多億元營業收入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83位。以中國供銷集團旗下的中國供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現有31個倉儲物流基地項目,布局已覆蓋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既有和即將投入使用的總倉儲面積共計為123萬平方米,其中各類冷庫面積49萬平方米,常溫倉面積74萬平方米。根據發展規劃,到2025年,總倉儲面積將達到200萬平方米,靜態總庫容將超過300萬噸,其中冷庫庫容可達150萬噸。在具體操作層面,該公司將推進“10+20+N百園戰略”,從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中選取10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從區域級物流節點城市中選取20個經濟發展較強的地級市、從縣級物流節點中選取N個農業資源稟賦豐富、農產品單品產量較高、地理標志明顯的市縣,三個層級放射性布局,通過并購、改造、新建,著力打造三級聯動全國涉農冷鏈物流園區。
建設線上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帶動和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是供銷社系統供應鏈建設的另一個重點領域。2015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2019年又推出了《關于推進區域電商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指導下,由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扶貧832平臺”于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832平臺”一直秉持幫扶屬性、公益屬性。如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的云南鹽津芭蕉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充分利用“832平臺”搭建的全新電商渠道,通過采用“832平臺+村集體公司+合作社+電商銷售”的商業模式,推進鹽津縣大米、花生、食用油、粉條等70余款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在2022年8、9、10三個月的時間內累計完成銷售收入219萬元,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脫貧攻堅的成功。據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數據披露,截止到2022年12月中旬,“832平臺”累計完成交易額326億元,助推832個脫貧縣的近300萬農戶鞏固脫貧成果。
832電商平臺助力農產品上行
目前,供銷社系統依托政策優勢、資產儲備優勢和流通網絡優勢,已經成為推進“三農”發展的重要組織和工具。但是,供銷社系統企業的業務拓展,仍然是在市場競爭的格局和體系下,因此其也不可避免要面臨其他商業組織和流通組織的競爭。在這樣的情景下,供銷社系統中的企業和組織需要利用最新的技術和手段來構建智慧物流配送網絡,提升供應鏈運作的效率。
在具體舉措方面,圍繞生鮮農產品同城配送業務,要從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和保障農產品質量入手,逐漸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全程冷鏈配送、終端生鮮自提柜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實行物流配送信息實時共享查詢,建立從農產品生產基地到餐桌的全程專業化冷鏈物流配送網絡。
圍繞破解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縣級供銷合作社要利用現有農村物流和商業網點,通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建立縣級快遞分揀中心、鄉鎮物流站和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通過將配送到鄉村的快件集中到縣級分揀中心統一配送等方式,提高物流配送的規模效益,降低配送成本,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線下物流支撐。
圍繞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積極引入智能分揀、全程溫控等智慧冷鏈技術,引入5G、物聯網等技術與冷鏈結合,加大視頻采集、溫濕感應等設備投入。如雪人股份公司就披露,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中標和參與了多個供銷社產地預冷和食品加工項目,并且在相關項目中引入氨制冷、二氧化碳等創新制冷技術。
在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各地供銷系統也不斷拓展應用。營口市供銷社組織搭建了“營口三農信息云地圖”信息系統,現已升級為“遼寧供銷服務三農大數據平臺”,該系統以地圖模式直觀展示覆蓋區域土地、種養殖、農村經濟主體、倉儲、物流等各類資源信息,利用平臺大數據功能,實時掌握“三農”基礎信息變化,實現城鄉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目前,平臺已在營口6個縣(市)區、56個鄉鎮、644個村建立四級數據聯動體系,數據覆蓋耕地11萬公頃、林地20萬公頃、海洋12萬公頃、內陸及沿海灘涂1萬多公頃,主要農產品418種。同時,建立、規范“益農信息網”鄉村服務站體系,宣傳推介地區名優特農產品。
總的說來,供銷社系統的復蘇發展將帶動全國流通體系,尤其是涉及農資和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新一輪升級發展。新時期供銷社的發展值得期待,最新智能物流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也值得期待!
共探AI時代的供應鏈數智化發展之路!《數智化供應鏈白皮書》正式發布 ?
1566 閱讀外賣戰OR即配戰?京東美團博弈,快遞受傷?
1470 閱讀零售企業倉儲博弈:自營VS外包
1300 閱讀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166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1000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24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793 閱讀快遞綠色包裝進校園,極兔全方位展示全鏈路綠色管理成果
738 閱讀投資12.5億元!京東物流、胖東來聯手布局供應鏈產業基地
804 閱讀小紅書與淘寶天貓達成戰略合作:種草全鏈路方案升級
67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