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 李自紅 劉綿君
一、行業規模增速快中趨緩
“十三五”期間,我國郵政全行業業務總量從2016年的7397.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1053.2億元,年均增速達29.9%,業務收入從2016年的5379.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037.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9.7%。全行業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但是增速放緩,尤其2017年以來,增速下滑明顯。
郵政全行業和快遞業務的業務量增速均超過收入增速(見圖1),表明行業的單價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快遞業務收入增速高于全行業業務收入增速,但增速差距相比“十二五”期間明顯收窄。疫情期間,全社會整體消費品零售總額下滑,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仍然保持正增長,隨著線上消費率提升、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的興起,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被開發,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郵政全行業業務總量和快遞業務量仍將保持25%~35%的高速增長。
二、郵政寄遞業務持續萎縮
“十三五”期間,五類郵政寄遞業務的業務量均呈現負增長(見圖2)。其中,報紙和雜志的年均降幅較低,分別為2.1%和4.3%,包裹的年均降幅為7.7%,函件和匯票的降幅較高,分別達20.9%和36.2%。受互聯網發展影響,報紙和雜志的消費均減少。傳統包裹業務則受民營快遞競爭的影響較大,隨著“快遞進村”工程全面推進,城鄉流通渠道的更為暢通,也使得傳統包裹在下沉市場中的原有優勢被掩蓋,包裹業務量逐年下滑。另外,隨著移動支付、線上化等業態的高速發展,函件和匯票業務加速下滑。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將繼續維持這一趨勢。
三、快遞業務量和收入繼續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快遞業務量和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業務呈現明顯的月度波動規律。
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795.4億元。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增長,業務量年均增速達27.8%,業務收入年均增速為22.0%。但受同質化競爭的影響,量收增速明顯放緩(見圖3)。
快遞行業呈現出明顯的月份波動規律(見圖4),春節前后業務量最低,11月和12月受電商促銷影響,疊加年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年貨”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快遞業務量較大。我們預計,隨著電商密集促銷、促銷期拉長,線上消費需求分流,月度波動幅度將有所下降。
四、快遞運價降低和市場集中度提升
在競爭因素和成本因素驅動下,快遞行業運價逐年降低,龍頭企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一方面,近幾年快遞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成為行業競爭的普遍手段;另一方面,隨著技術升級,業內企業普遍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提升運營效率,并通過市場份額的集中、基建的投資,產生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使快遞平均運價逐年降低,年平均降幅為4.5%(見圖5)。
其中,以圓通為例,其快遞產品單票成本從2016年的3.27元/件降低到2020年的2.13元/件,降幅達34.9%(見圖6)。
隨著行業信息化、規模化、協同化的發展,快遞行業運營效率逐步提高。但考慮到政策層面遏制行業因產品同質化、資本推動引發的價格戰,價格繼續下行面臨壓力。此外,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指導思想下,監管政策要求對快遞員權益的保障力度加強,人工成本增加。總的來看,預計“十四五”期間快遞價格將繼續下降,但下降趨勢放緩,客戶分群和差異化定價將成為主要趨勢。
在市場集中度方面,2020年市場份額排名前八的快遞品牌占整個市場份額的比例達82.2%,比2016年上升5.5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見圖7)。經過激烈的競爭,中小快遞品牌退出市場或被并購,行業出清,頭部效應越發明顯。2020年,極兔等新入局者快速擴張,行業整體集中度相比2019年呈下行趨勢。2021年10月,快遞巨頭百世宣布其快遞業務將出售給極兔。一方面,新進入品牌增長迅猛,快遞企業投融資、并購更加頻繁;另一方面,頭部企業資本雄厚,投資力度加大,通過運輸能力與產業園區建設(處理中心),構建競爭壁壘,重資產化趨勢固化。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成本優勢突出、市場占有高的品牌將進一步擴張,競爭格局持續優化。
五、各業務類型快遞的發展變化情況
在“十三五”時期,異地、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增長迅速,同城業務增速放緩。
2020年,異地、同城、國際/港澳臺的快遞業務量分別達693.5億件、121.7億件、18.3億件;“十三五”期間,三類業務的年均增速分別為31.4%、13.2%、30.8%(見圖8)。受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發展的影響,各企業加大國際化布局,國際/港澳臺業務增速顯著。最大的業務量占比和最快的業務量增速,使得異地業務占比逐年提升,而同城業務占比出現下滑趨勢,國際/港澳臺的占比量較小且趨于穩定。
“十三五”期間,異地、同城、國際/港澳臺三類快遞業務的平均運價分別為6.5元、6.3元和58.5元,除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輸資源稀缺,國際/港澳臺業務價格漲幅較大外,整體來看,三類業務的平均運價在“十三五”期間均出現下滑(見圖9)。
我們預計,三類業務在“十四五”期間均將繼續保持增長,業務結構分化。受消費加速向線上轉移、倉配一體化及新興電商發展帶動,異地快遞將持續增長;得益于O2O等新業態的出現,同城業務在“十二五”期間占比增長,但隨著快遞企業競爭的白熱化,企業通過樞紐的建設和重資產的投入,異地業務與同城業務之間的運價差異縮小,同城業務增速將小于異地業務,導致同城業務占比縮窄。此外,全球產業鏈的重新布局,東南亞等地的線上消費習慣逐漸被培養,跨境電商業務進一步發展,快遞巨頭也紛紛大力拓展國際業務,國際/港澳臺業務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六、東、中、西部市場的發展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東部、西部、中部均保持穩定增長勢頭,東部地區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比最高,平均運價中部最低,西部最高。
從業務規模來看,三個區域均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勢頭(見圖10)。
從價格來看,東、中、西部的平均運價年均分別下跌4.5%,4.7%,4.0%(見圖11)。
東部地區市場發展程度高、快遞行業發展成熟,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顯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2020年業務量占比79.4%,相比于2016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見圖12)。
中部地區有交通區位優勢,輻射全國,2016~2020年的業務量占比從11.9%提升至13.3%;此外,中部地區的平均運價是最低的。我們預計,受到政策支持、基建投入加大、區位優勢的影響,中部地區在“十四五”期間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比將會進一步增長,運價繼續保持優勢。
西部地區業務量占比穩定在7%~8%,其業務規模的增長,一方面,受益于成渝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近幾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西部農產品加速上行,消費需求得到釋放,也使得西部地區量收提升。因其交通發達程度相對較低,且距離珠三角、長三角等傳統的制造業基地的距離也較遠,2020年平均運價為12.3元/件,在三個區域中最高。
七、各省份的業務量和運價變化情況
分省份來看,2020年快遞業務量最高的省份分別是廣東和浙江,廣東省的業務量達220.8億件,浙江省的業務量達179.5億件,遠超排名第三的江蘇省,僅為69.8億件。這兩個省份的業務量占比從2016年的43.7%增加至2020年的48.0%,集中趨勢明顯。
在平均運價方面,2020年得益于電商行業的規模效應和地理優勢,地處長三角的浙江和安徽兩省的運價最低,分別為6.0元和7.9元。平均運價最高的是青海和西藏,單價超過30元(見圖13)。
“十三五”期間,大部分區域的運價出現下跌,部分省市出現上漲(見圖14)。其中,上海市的運價漲幅最大,其漲幅主要來自于2020年疫情期間,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上海的國際/港澳臺業務的占比飆升,2020年其國際/港澳臺的業務量增長超過50%。
八、主要城市的業務量和運價變化情況
總體來看,一線城市和傳統制造業基地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高,潮汕地區、環北京地區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速快,金華(義烏)的運價最低。
2020年快遞業務量排名前十的城市(見表1);2016~2020年均快遞業務量增長率排名前十的城市(見表2)。2020年業務量最高的分別是金華(義烏)、廣州和深圳,2016~2020年增長率最高的分別為臨沂、揭陽和汕頭。其中,受北京產業鏈向周邊地區轉移的影響,河北省的保定、石家莊和廊坊這三個城市業務量的年均增速也很快。
從業務收入來看,2020年排名最高的分別是上海、廣州和深圳(見表3);2016~2020年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最高的分別是揭陽、汕頭、廊坊(見表4)。
業務量排名前50的城市中,運價最低的城市是金華(義烏),作為“制造業大工廠”,金華(義烏)市場是各大快遞企業的必爭之地,平均運價僅為3.15元,其次分別是臨沂、臺州、紹興和汕頭(見表5)。
九、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十三五”期間,我國郵政行業和快遞行業呈現出如下特點:
1.全行業規模增速快中趨緩,預計“十四五”期間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2.隨著技術進步和新業態發展,包裹、雜志、報紙等傳統郵政寄遞業務持續萎縮,預計這一趨勢仍將維持。
3.快遞業務量收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業務呈現明顯的月度波動規律,預計波動幅度隨著電商促銷模式的變化將有所下降。
4.在快遞運價和市場集中度方面,競爭因素和成本因素驅動快遞行業運價逐年降低,但受政策和市場發展的影響,預計“十四五”期間快遞價格下降趨勢將趨緩,客戶分群和差異化定價將成為主要趨勢。同時,龍頭企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預計“十四五”期間,成本優勢突出、市場占有高的品牌將進一步擴張,競爭格局持續優化。
5.業務結構方面,異地、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增長迅速,同城業務增速放緩,預計“十四五”期間,三類業務均將繼續保持增長,但業務結構分化,異地占比提升,同城占比縮窄,國際/港澳臺業務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6.分地區來看,東、西、中部均保持穩定增長勢頭,東部地區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比最高,平均運價中部最低,西部最高。預計得益于政策支持、基建投入加大、區位優勢,中部地區在“十四五”期間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比將會進一步增長,運價繼續保持優勢。
7.分省份來看,廣東和浙江的業務量最多,且集中趨勢明顯,2020年兩省業務量占比高達48%,浙江和安徽的平均運價最低,“十三五”期間各省市運價漲跌幅差異較大。
8.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和傳統制造業基地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高,潮汕地區、環北京地區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速快,作為各大快遞的必爭之地,金華(義烏)的運價最低。
共探AI時代的供應鏈數智化發展之路!《數智化供應鏈白皮書》正式發布 ?
1482 閱讀外賣戰OR即配戰?京東美團博弈,快遞受傷?
1358 閱讀物流企業銷售激勵背后的秘密
1190 閱讀零售企業倉儲博弈:自營VS外包
1174 閱讀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012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923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826 閱讀降本增效,物流企業不能只是“過緊日子”
808 閱讀快遞綠色包裝進校園,極兔全方位展示全鏈路綠色管理成果
703 閱讀投資12.5億元!京東物流、胖東來聯手布局供應鏈產業基地
7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