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所言,“這是需要團結的時刻”。
對這一點,全球制造業越來越感同身受。新冠病毒肺炎的影響,正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壓力,讓疫情早日終結成為全球的期望。
“因為推遲開工、人員隔離,以及物流停滯等情況,已經影響到整個供應鏈,不是上游或下游一兩家企業,是整個供應鏈出現了問題。有些主要原輔材料面臨斷料的風險。”浙江一家外向型制造企業負責人說。
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中斷,韓國現代汽車已經關閉了在韓國南部蔚山的一條主要裝配線。如果影響繼續,現代汽車將停止韓國國內三個地方工廠的運行,這些工廠的產量占其全球產量的40%。
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和中國制造相關。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在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出口額超過600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在華子公司對外出口占40%。這些跨國零部件一直在加大中國工廠“一處水源供全球”的力度。
湖北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也是零部件企業匯聚之地,上游供應鏈企業超過百家。為本田CR-V供應剎車踏板的偉??萍迹‵-TECH)1月30日宣布,將其在武漢工廠產能轉移至菲律賓工廠。如果疫情蔓延,還可能會將更多產能轉走。
中國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原計劃2月10日復產。但在武漢的企業會延遲復產,原來的要求是不早于2月13日24時復產,現在看可能延到2月底甚至更晚。
哈佛商學院教授Willy Shih在《福布斯》撰文,說真正的考驗可能會在春節假期回到武漢或其他高傳染性地區工作的工人重返工作崗位時到來,“管理者將不得不擔心他們的員工是否有可能接觸到病毒,并且需要隔離兩周”。
受疫情影響,汽車供應鏈上的一些中小企業無法按時履約,不僅要承擔合同損失,還可能被客戶追索整個生產線停產造成的損失。
汽車業零部件巨頭德國博世的CEO預警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影響嚴重依賴中國的全球汽車供應鏈。我們需要等待事態的發展。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博世的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說,新冠病毒疫情對日本汽車業影響巨大。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數據顯示,2018年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約為3470億日元,相當于“非典”爆發時候的約10倍。豐田和本田等的日本工廠廣泛采用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如浙江生產的椅套,上海生產的安全帶的帶子,還有中國制造的門鎖纜等。豐田表示,“還存在無法實現替代生產的品類”。
如果影響持續,美國汽車行業也無法置身事外。美國2018年從中國進口了110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零部件和驅動系統零部件,其數額僅次于從墨西哥的進口。
日本的證券分析師說,汽車零部件的庫存平均約為1個月,中國的情況對日本國內生產造成影響將在2個月左右之后顯現。即使零部件廠商能重啟生產,還會存在物流人員的確保和通關人手的短缺問題,能否迅速出口也是未知數。
“世界的汽車生產都可能陷入停滯?!睒I內這樣擔心。真正是“中國打噴嚏,全球都感冒”。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布的投資者報告說,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影響,蘋果下調了2020第一季度iPhone的出貨量,總共下調了約10%。
路透社分析說,如果富士康工人2月10日不能復工,蘋果的iPhone供應可能出現短缺。
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報告,新型冠狀病毒將導致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滑2%,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比預期下滑5%,第一季度會下滑超過30%。
美國Gartner近期發布的《全球供應鏈該如何準備以應對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影響》指出,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工廠將無法有效補充熟練工人,這無疑會導致產量和產能的逐級下降;出行限制、勞動力和材料短缺以及嚴格控制交通樞紐和關閉邊界所帶來的物流問題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因此,供應鏈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可預見的中斷。除了勞動力和物流,企業的采購也會出現問題,由于企業的活動范圍可能被限制在某些地區,這就限制了尋找、考察和驗證新業務或項目以及經營業務的能力,并出現不可預測的采購價格差異。
武漢是中國最大的制造業中心之一,和電子產業相關的產業鏈的實力非常強。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外企制造商開始撤離駐華員工,關閉在武漢乃至中國的辦公室和工廠,限制差旅。
半導體研究公司IC Insights總裁Bill McLean說,冠狀病毒加劇了使半導體資本投資停擺的經濟不安。
有的采購商甚至抱怨起中國的春運?!按蠹s在中國新年開始的前十天,就是地球上最大規模人口遷移的春運開始。春運可以說是全球供應鏈中最具沖擊性的年度大事件?!泵绹鳵iverwood Solutions的Ron Keith說。
但抱怨歸抱怨,供應鏈還是離不了中國。有網友說:“特朗普曾經補貼富士康,讓郭臺銘到美國建廠,但郭臺銘去了才發現,被特朗普放鴿子了,先前承諾的福利沒看到,而美國工人工資又高,還不容易招的到,一部iPhone手機在美國也就1000多美元!”
近期特斯拉股價大漲,一個原因就是,依靠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將降低15%,未來甚至可能降低25%左右。
中國入世后,全球供應鏈逐步演化為“金三角循環”:一角以歐美日韓為中心,提供高技術和關鍵核心零部件;一角以中國和東盟為代表,以加工組裝和基礎零部件制造為主;一角以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及南美為代表,主要從事能源、原材料產業。
這個“金三角”中,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的制造中心,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一些經濟體把供應鏈和國家經濟安全掛鉤,試圖進行供應鏈的調整,但供應鏈涉及營商環境、基礎設施、運營成本、產業工人、配套體系、交通運輸、制造業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其優勢一旦確立,在相當長時間很難遷移。
麥肯錫去年分析了186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發現65個國家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是中國。
麥肯錫選取了20個基礎產業和制造業,分析在這些行業中,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消費、生產和進出口的依存度。其結論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在相對下降,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卻相對在上升”。
例如,在電子、機械和設備領域,中國的角色既是供應方,也是市場。中國在這些領域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7%~28%,占全球進口總額的9%~16%。
在輕工領域,如紡織和服裝,全球各國高度依賴中國的產出。中國占據了全球紡織和服裝出口的40%,家具出口的26%。
全球供應鏈之所以難以離開中國,還因為中國在進行自我調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去年在一個供應鏈高峰論壇上說,一些純粹成本驅動型的供應鏈可能會離開中國,但是我們看到,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出口增長仍然強勁。結果發現,留在中國的這些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已經完成了從價值鏈低端躍升到價值鏈中高端的變化。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創造了更高的價值,可能只是把低價值的環節移到中國境外去了。
如果成本驅動型的供應鏈都不會放棄中國,效率驅動型的供應鏈、市場驅動型的供應鏈,會離開中國嗎?更不會。資源驅動型的供應鏈是有可能離開的,如果它們發現了價格更低的資源洼地的話,例如作為不銹鋼上游的鎳鐵礦,印尼就很有優勢。但這些鎳鐵礦開采出來后,相當大的市場還是在中國,因此仍然會進入中國的加工供應鏈,而不是完全移走。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對中國供應鏈,進而對全球制造業造成了沖擊。
這是我們的痛,但對中國供應鏈的優勢還要有信心。
經濟要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有全民健康。這一次真的體會到,健康就是經濟,健康好,經濟才能好!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共探AI時代的供應鏈數智化發展之路!《數智化供應鏈白皮書》正式發布 ?
1566 閱讀外賣戰OR即配戰?京東美團博弈,快遞受傷?
1470 閱讀零售企業倉儲博弈:自營VS外包
1307 閱讀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173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1000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24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807 閱讀快遞綠色包裝進校園,極兔全方位展示全鏈路綠色管理成果
738 閱讀投資12.5億元!京東物流、胖東來聯手布局供應鏈產業基地
804 閱讀小紅書與淘寶天貓達成戰略合作:種草全鏈路方案升級
6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