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Gartner最新發布了2025年WMS魔力象限報告揭示了市場格局的變化,以及技術創新如何重塑整個行業。本文將深入剖析這一權威報告的關鍵洞察,幫助供應鏈領導者理解當前WMS市場動態,并為未來的技術投資決策提供戰略指導。
盡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挑戰,2024年WMS市場規模已突破30億美元,預測未來五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率。這種增長并非均衡分布,大部分收入增長來自現有客戶的擴展部署、從本地部署向SaaS模式轉型帶來的定價結構變化,以及傳統用戶遷移至新一代產品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新客戶獲取速度已較往年有所放緩,原因在于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讓企業對運營相關支出管控更為嚴格。
Gartner的魔力象限框架將WMS供應商分為四個象限:領導者、挑戰者、遠見者和特定市場參與者。這種分類反映了供應商在執行能力和愿景完整性兩個維度上的相對優勢。2014年,市場主要由JDA Software和Manhattan Associates兩家領導者主導,ERP巨頭SAP和Oracle借助一體化解決方案勉強擠入。到2025年,領導者陣營已擴展為六家主要供應商:Manhattan Associates、Blue Yonder(收購JDA)、Infios(原K?rber)、Infor、Oracle和SAP。
Manhattan Associates的戰略演變值得關注。Gartner 2025年報告所述:"Manhattan繼續有機地構建其產品并發展業務,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其最近一次收購是在2014年,這與大多數通過收購發展的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內生式增長戰略確保了產品的一致性和技術融合,使其能夠提供真正統一的供應鏈執行平臺。
與此同時,Blue Yonder(原JDA)通過一系列戰略收購擴展了其供應鏈執行功能,包括2023年收購Doddle加強退貨管理能力,以及2024年收購flexis AG和One Network增強其端到端供應鏈生態系統愿景。雖然這種收購驅動的戰略帶來了更廣泛的功能覆蓋,但也帶來了技術整合的挑戰,這對客戶和供應商以及其端到端供應鏈平臺愿景都是挑戰。"
行業的競爭焦點也從基礎功能差異轉向更廣泛的價值主張。如今,成本降低、機器人技術支持、用戶體驗、適應性和云服務能力成為客戶評估的核心標準。系統架構的靈活性和集成能力、實施速度和總體擁有成本正變得與功能豐富度同等重要。
這種市場重構反映了一個定位的轉變:WMS正從后臺運營工具轉變為供應鏈戰略支柱。領先供應商不再僅僅銷售軟件,而是提供數字化轉型伙伴關系。如今,選擇WMS供應商實際上是選擇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這一決策將影響企業未來數年的供應鏈能力和競爭優勢。
Gartner報告顯示,魔力象限中的多數供應商,正積極開發各種形式的AI應用,尤其是生成式AI(GenAI)和視覺AI。這些技術從簡單的優化算法已經演進到更復雜的應用場景:智能機器人提供實時操作指導和交互、計算機視覺系統實現自動質檢、預測分析優化庫存和勞動力分配。
Reply是這一領域的領先創新者,其GaliLEA多智能體AI平臺作為LEA Reply數字平臺第二代版本的一部分,不僅改善了響應時間和數據檢索,還增強了倉庫操作人員和管理者的決策能力。該公司的路線圖包括進一步部署其Warehouse Orchestrator,以更好地應用GenAI、規劃和優化、邊緣自動化以及各種現場技術。
云部署已成為WMS市場的主導趨勢,超過80%的新客戶在經濟條件合理的情況下選擇云解決方案。然而,由于現有的大量本地部署基礎,當前市場中僅35%的WMS部署完成了云遷移,其中約12%是真正的多租戶云模式。這種轉變并非沒有挑戰:對于大型和復雜的環境,行業尚未形成事實標準云部署的定價模式,長期(10至15年)成本對許多買家來說似乎過高。
系統架構的演進是另一個關鍵趨勢。Manhattan Associates脫穎而出,成為唯一重寫其主要WMS為微服務、多租戶云架構的主要供應商,這一轉型早在五年前就已完成。這種架構支持持續升級和多租戶云環境中的可擴展性,為組合性和對其他支持技術的利用提供了更大潛力。同樣,Reply也采用了微服務架構和云優先戰略,而大多數其他供應商仍在向這個目標邁進,有些甚至完全放棄了這一方向。
隨著技術創新步伐加快,行業領導者必須開發新技能組合,平衡技術投資與實際業務需求,同時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以應對未來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供應鏈執行融合在2014年被Gartner描述為"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指的是"需要更好地協調和同步跨功能執行域的執行流程"。然而,當時"只有少數WMS供應商今天能夠獲得真正的SCE融合"。
到2025年,領先供應商已經將SCE融合從理論轉化為實踐。Manhattan Associates建立了統一平臺,將WMS、分布式訂單管理、全渠道、TMS和現在的供應鏈規劃都構建在共同代碼庫和多租戶云系統架構上。Blue Yonder通過收購擴展其能力,形成端到端供應鏈生態系統,而Oracle利用其PaaS層和豐富API實現應用程序融合。
WMS市場的并購、投資和重組趨勢在過去三年中不斷加速,2024年和2025年初仍在繼續。值得注意的并購包括Blue Yonder收購Doddle和One Network、EPG收購byways、Generix Group收購Keyneo,以及K?rber完成管理重組并更名為Infios。這些戰略舉措反映了供應商向構建端到端供應鏈平臺轉變的愿景,但也給客戶帶來了過渡期的不確定性。
在制定WMS產品戰略時,應考慮Gartner的倉庫復雜度分層模型,該模型將倉庫運營分為五個級別,從最基本的1級到高度復雜和自動化的5級。全球大多數倉庫運營為3級或以下,這些環境不需要最先進的功能。這創造了明確的市場分層:一個高端WMS市場,其中功能/特性和性能至關重要,成本不是最高優先級;以及另一個更廣泛的市場,其中易用性、可靠性、"足夠好"的功能和較低擁有成本占主導地位。
在行業特定需求方面,某些供應商展現出獨特優勢。Tecsys在醫療保健領域表現突出,其解決方案專為符合嚴格的監管要求和特殊追蹤需求而設計。2024年,該公司發布了藥品短缺數據管理功能,幫助優先處理任務并在需要時識別替代品。Vinculum則在新興市場電子商務領域占據優勢,其與80多個市場平臺、200多個電商和第三方物流的強大集成框架特別適合快速發展的亞洲市場。
自動化與機器人集成已從邊緣功能演變為核心能力。2014年的報告僅提及"自動物料處理設備接口",而不是主要焦點。到2025年,幾乎所有領先供應商都在開發專門的機器人集成和編排功能。
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集成是WMS廠商的另一個重點發展領域。除了WMS供應商擴展其原生能力和伙伴支持外,物料處理設備(MHE)自動化供應商如Dematic、KNAPP和Mecalux也在繼續發展其WMS能力。Dematic從單純的MHE供應商轉型為綜合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戰略目標是重構、對齊并整合其各種WMS、WCS和優化產品。
Infios(原K?rber)提出機器人即服務(RaaS)的商業模式,并持續發展其WCS產品,使其WMS客戶無需直接與機器人供應商集成即可快速部署自動化解決方案。Synergy的SnapControl同樣提供集成、工作優先級和分配能力,以更好地協調人員、設備和機器人之間的任務。這些創新直接響應了勞動力短缺問題,幫助企業從現有員工獲取更高生產力。
到2030年,WMS將在智能供應鏈中占據核心位置,但其角色將進一步演變。隨著生成式AI繼續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對話式和自主WMS,能夠預測需求模式、自動調整資源分配并優化跨網絡庫存。物聯網與邊緣計算將實現近實時庫存可見性,而數字孿生技術將優化倉庫設計和運營。
WMS競爭的核心將從功能完整性轉向生態系統整合能力,從技術深度轉向業務價值實現。正如過去十年所展示的,WMS市場將繼續重新定義自身,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技術可能性。對企業而言,選擇能夠支持這一未來愿景的合作伙伴將是確保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共探AI時代的供應鏈數智化發展之路!《數智化供應鏈白皮書》正式發布 ?
1692 閱讀外賣戰OR即配戰?京東美團博弈,快遞受傷?
1645 閱讀零售企業倉儲博弈:自營VS外包
1377 閱讀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264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1021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73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863 閱讀投資12.5億元!京東物流、胖東來聯手布局供應鏈產業基地
853 閱讀快遞綠色包裝進校園,極兔全方位展示全鏈路綠色管理成果
773 閱讀小紅書與淘寶天貓達成戰略合作:種草全鏈路方案升級
72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