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快遞業務量經歷了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飛速增長。然而,海量包裹的背后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快遞包裝過度依賴一次性材料,如塑料泡沫箱和大量塑封膠帶的使用,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還產生了難以降解的包裝垃圾,對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
為應對這一嚴峻挑戰,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快遞包裝問題對《快遞暫行條例》進行了專項修改,明確推動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降解化和循環化,持續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這一決策猶如一陣勁風,將在快遞行業掀起一場深刻變革。
那么,作為快遞物流行業的主力軍,順豐、京東物流和菜鳥等龍頭企業是如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它們面臨哪些挑戰?未來破局的方向又在哪里?
當前,順豐、京東物流、菜鳥、中通等頭部企業在綠色包裝實踐中形成了多維度、差異化的模式,核心路徑可歸納為源頭減量、循環利用、應用綠色包裝材料以及消費者參與引導四大方向。
減量意味著減少材料用量、調整規格。例如,順豐推出了免膠紙的箱子和減少油墨的標準紙箱及紙代塑方案;京東物流開發了X系列紙箱,在保持相同體積的同時最大限度縮減表面積;中通則采用45毫米“瘦身膠帶”。
圖片來源:京東物流2023年ESG報告
此外,各企業通過優化包裝設計與裝箱算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如京東物流的智能包裝推薦系統"精衛"和菜鳥的"智能切箱算法"。同時,各企業還推廣“原箱直發”模式,推動電商源頭減量。順豐與品牌商定制異形產品包裝,減少了30%的二次填充物;京東物流要求供應商使用標準化包裝設計,2023年原廠直發包裝幫助東物流減少二次包裝使用超過8億個;菜鳥聯手天貓超市推廣原箱發貨和回收紙箱發貨,實現包裝材料的多次循環使用。
順豐已投入上億資金開發循環容器及相關的系統和末端回收管理能力。例如,“π-box”快遞循環箱可循環使用70次以上,且96%的材料可回收。這種魔術貼粘合的新型快遞箱操作簡便,無需使用膠帶紙或拉鏈等易耗材料。在上海,順豐設置了回收柜,并與廢棄物回收企業合作,通過社區回收將箱子送回工廠再利用。
圖片來源:順豐
京東物流的“青流箱”通過可降解封簽和模塊化設計,實現了20次以上的循環使用,成為其繼冷鏈保溫循環箱、循環包裝袋后推出的又一可循環物流包裝。京東物流還在北京啟動了循環包裝共享回收模式試點,進一步推動包裝材料的循環利用。
菜鳥自2016年起發起“回箱計劃”,在全國300多個城市的13萬家菜鳥驛站設置了綠色回收箱,鼓勵公眾參與綠色回收行動。2023財年,菜鳥共回收再利用了2406萬個快遞包裝,并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廣了B2B循環箱解決方案,以簡化包裝并減少破損率。
圖片來源:菜鳥2024財年ESG報告
中通采用了帶RFID電子標簽的可循環環保袋,相較于傳統編織袋只能使用約兩次,這種環保袋的實際可重復使用次數達到了100次以上。
圖片來源:順豐2023年度ESG報告
盡管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單價比普通塑料袋高出5到6倍,尚未大規模推廣,但不少企業已開始試點各類生物降解包裝材料。例如,順豐開發的全生物降解膠袋“豐小袋”,截至2023年底,已在北京、海南、廣州、浙北等地區累計投放數億個。2023年,順豐還完成了“雙易”(易回收、易再生)膠袋的再生配方及制品研發。與此同時,京東物流在北京和海南等地的快遞業務中,已常態化使用生物降解快遞袋。
圖片來源:順豐2023年度ESG報告
菜鳥推出了“菜鳥海洋”碳積分體系,用戶參與包裝回收可兌換雞蛋等實物獎勵。京東通過“青流計劃”積分獎勵機制,鼓勵消費者將膠帶撕拉式快遞袋改造為手提袋復用。順豐則打造了綠色碳能量平臺,用戶使用低碳服務后可獲得“碳能量”獎勵,這些獎勵可在順豐平臺內換取積分或用于抵扣運費、兌換禮品。
總體來看,這些企業均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維,從材料研發、生產使用到回收再生,構建完整的體系,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包裝設計,減少材料浪費。不過,它們各有側重:
技術路徑:順豐注重高附加值循環容器的研發;菜鳥利用平臺數據優化包裝決策;京東則關注供應鏈全環節的減量。
市場定位:順豐在高端商務件中推廣循環箱;菜鳥主攻電商件減量;京東依托自營物流閉環實施包裝標準化。
成本分攤:雖然循環箱單次使用成本比紙箱低50%,但初始投入較高。隨著應用規模擴大,通過規?;少?,循環箱成本可下降30%。
盡管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使用可降解材料或推廣循環包裝,但距離全面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策的支持、技術的進步、消費者的參與以及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接下來,我們繼續探討一下這些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首先,綠色包裝的成本問題是一個主要障礙。例如,全生物降解袋的價格是普通塑料袋的六倍,而可循環使用的箱子需要使用超過20次才能與紙箱的成本持平。相關數據顯示,綠色包裝投入使快遞企業的單票成本增加0.15-0.3元,在價格敏感市場推廣受阻。
其次,回收體系不夠完善。目前,社區內的回收站點覆蓋率不足30%,而且快遞包裝常?;祀s在生活垃圾中,導致再生材料的純度大幅下降。即使有企業嘗試通過第三方回收柜來解決問題,但高昂的跨區域調撥和清洗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循環效率。
此外,標準執行存在偏差。雖然規定快遞環保膠帶的寬度應為45毫米及以下,但實際上很多基層網點仍在使用更寬的膠帶,影響了環保效果。
最后,消費者的行為習慣也是一個挑戰。雖然大部分用戶支持綠色包裝,但愿意為此支付額外費用的人卻很少。快遞員上門回收循環箱的時間成本高,導致實際回收率很低。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采取系統性的策略來逐步解決。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過梯度補貼機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等手段,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綠色包裝。比如,對使用循環包裝超過50次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或者要求電商平臺根據包裝重量繳納環境基金。
技術創新:技術進步也是關鍵。利用RFID芯片追蹤技術可以實時監控循環箱的使用情況,確保其高效運轉。同時,開發新型材料如植物基納米涂層紙箱,既能保證質量又能降低成本。另外,在社區驛站設置小型清潔設備,也能有效降低循環箱的流轉成本。
商業模式重構:建立共享包裝平臺,讓不同品牌的循環箱能夠在一個共同的池子里流通,提高利用率。此外,還可以通過發行包裝循環ABS證券等方式,將企業的循環箱使用數據轉化為融資工具,進一步促進綠色包裝的應用。
社會協同治理:消費者的參與至關重要。可以通過積分兌換公共服務的方式,激勵消費者參與到快遞包裝的回收中來。在學校和社區推廣“包裝回收計劃”,讓學生和居民通過參與包裝分揀獲得獎勵或學分,從而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現在,快遞包裝變得更環保不再只是個別創新的問題,而是需要整個系統的改變。順豐、京東物流和菜鳥等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改進商業模式使之可持續,依靠政策推動,并且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隨著相關法規的更新和完善,我們期待未來能夠建立起一個所有材料都能自然降解、包裝可以多次使用、每個環節都可以追蹤并且責任清晰的新體系,從而徹底實現快遞包裝的綠色環保。
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285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p> 1042 閱讀
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94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870 閱讀鳴鳴很忙VS三只松鼠 ,誰的供應鏈更抗打?
833 閱讀Wildberries開啟中東賣家供貨渠道
687 閱讀2025年4月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629 閱讀總投資280億!內蒙古光伏項目將投產
616 閱讀Gartner 2025 WMS魔力象限看倉儲管理系統發展趨勢
653 閱讀順豐與南京公交推出'同城快遞線'?
64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