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汽車零部件物流,正走向運包一體化。
近日,重慶阿思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思柯”)副總經理李俊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目前,在汽車行業,運包一體化物流發展得如火如荼,“諸多大的主機廠,例如長城、長安、吉利、比亞迪、大眾、豐田、本田等都在積極實施運包一體化,整體來看,大概20%的零部件物流已經在運包一體化了。”
且在他看來,在成本、效率等因素推動下,運包一體化物流方案的應用仍將持續擴大。
傳統模式下,汽車零部件的運輸和包裝是分開進行的,也即運包拆分。事實上,正如李俊所說,現在很多汽車零部件物流采用的還是運包拆分的方式。
據他介紹,在這一模式下,主機廠或是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需要找兩家服務商來做運包,一家是運輸服務商,負責將貨物從A點運到B點,一家是包裝供應商,負責提供相應的包裝。
也就是說,在運包拆分的情況下,運輸服務商和包裝供應商各自為戰,而這意味著,雙方信息無法完全互通,容易造成大量的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不僅降低了效率,也拉高了成本。
運包一體化模式則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于,運包一體化把運過去的物流和運回來的物流整合在一起,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運包一體化基本運營模式;圖片來源:阿思柯
在采訪中,李俊提到:“在為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循環包裝的過程中,他們希望我們把空包裝送到他們那里去,在貨物運輸到主機廠那里之后,我們再把空包裝從主機廠那里回收回來且清洗干凈,再運回給他們。而在這一情況下,他們又希望我們能夠把產品運過去,把包裝運回來,這樣就把運過去的物流和運回來的物流整合在一起,做到往返運輸,從而優化物流成本。”
當然,不只是降低物流成本,運包一體化也讓主機廠或是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更省心,畢竟這一過程中,他們既不用對接多方,也可避免出現問題多方相互扯皮的情況。
李俊指出,任何的產品或包裝,它在供應鏈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物流,“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把包裝送給A客戶,A客戶把運輸包給了B公司,而在B公司的運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要做很多分析來確認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運輸的問題,抑或是包裝的問題,很可能會說不清楚。而如果運輸和包裝是同一家企業提供,問題就很容易追溯。”
不僅如此,運包一體化還有利于實現汽車零部件包裝的JIT配送。
業界周知,JIT生產方式要求零部件準時化供應,追求庫存的最低化,包裝亦如此。通俗點來說,包裝供應商不能一次性將一個月的包裝送給客戶,因為這樣客戶可能要有很大的場地才能夠放置這些空包裝,甚至需要一些人員來管理這些空包裝,這顯然并不劃算。
而運包一體化物流方案下,整個運作過程當中所有包裝相關的問題都由供應商一并解決。李俊表示:“我們有自己的倉庫、空包裝管理中心,客戶不用留太大的場地,我們可以根據需求每天送一次,甚至每天送幾次。”
據悉,阿思柯會把成品的運輸物流、空容器返空的物流、空容器的運營和管理結合,為相關廠商提供綜合一條龍服務。“有的時候,我們提供的服務甚至還包含一些成品的倉儲配送,也即在主機廠RDC外圍的短期儲存配送。”
總而言之,運包一體化可為主機廠或是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減負,使其可更專注于產品研發與生產。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運包一體化物流方案。
文章開頭提到,目前很多主機廠30%~40%的零部件物流已經采用運包一體化模式,而不止如此,據李俊透露,就阿思柯所接觸到的客戶而言,通過其匯報說明以及溝通,70%的客戶都會選擇運包一體化,“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成本最低的一個狀態,也是管理最省心的一個狀態。”
誠然,運包一體化物流方案很香,但這并不意味著,主機廠或是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在這件事上要大費周章。
從物流運輸方面來看,盡管目前一些主機廠也在自己布局,但他們更多聚焦于短途運輸。而就中遠程運輸,也即全國范圍內的運輸而言,仍以第三方物流為主。
李俊表示:“一家主機廠一個車型的零部件供應商可能就有300家左右,這些供應商不可能都在同一個地方,而更多是分布在全國各地,這就會有物流的產生,而主機廠不太可能壟斷這么多的運輸線路,同時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運輸車,畢竟一輛運輸車可能就要投入50萬到80萬。”
諸如阿思柯一類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則不同。僅從運輸線路來看,阿思柯便擁有覆蓋全國的成熟干線運輸網絡,運輸線路已達到490條。
從汽車零部件包裝方面來看,情況同樣如此。
如今,仍有一些生產工廠堅持成立包裝研發部、包裝制造部等各種各樣的部門,去招聘包裝研發、設計、制造等方面的人才。李俊認為,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在他看來,汽車零部件包裝已經是一個專業領域,而專業的事應該由專業的公司來做,“在零部件開發階段,相關企業就可以和我們建立合作,我們給他們開發合適的包裝,這樣當零部件真正量產供貨,相應的包裝也已開發、測試完畢,可以同步提供給他們。”
這樣一來,主機廠或是汽車零部件企業便無需增設太多部門及相應的人才,“他們只需要一個包裝審核部門,主要確認包裝能不能達到產品質量保護的要求,以及一個采購部門,主要判斷包裝方案有沒有達到公司的預算控制水平。”
很顯然,這降低了相關企業的精力浪費。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拋開這一方面不談,汽車零部件包裝的資金需求,也讓相關企業更愿意將其交給第三方。
目前,汽車零部件包裝正由一次性包裝向循環包裝發展。不過李俊指出,相比一次性包裝,循環包裝所需投資較大,“舉例來說,一套1.2米×1米×1米的包裝大概需要1000元,很多企業1個項目可能會一次性投資1萬套包裝,那就需要投入1千萬元,而10個項目就需要投入1億元。”
他表示,對于很多零部件制造企業來說,這是筆不小的資金,“而零部件企業的核心應該是生產、銷售,而不是開發包裝,相比于投資包裝,他們更應該利用這些資金去開辟生產線,去招聘人才。”
另據介紹,做循環包裝一般是以3~5年來做循環預算,也就是說,循環包裝要使用3~5年才能回本。這意味著,如果在這一過程遇到生產的波動或是其他風險,導致相應的循環包裝僅使用一年或是兩年就報廢,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汽車零部件包裝;圖片來源:阿思柯
而相比之下,第三方供應商更能夠降低相應的損失。
“我們不會全報廢,我們可以拿到其他項目去用,例如當某款散熱器停產,相應的包裝面臨報廢,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或是報廢一定的內部結構,使其可被用于其它款散熱器,因為我們同時在做很多車企的散熱器。在包裝領域,我們可以讓所有公司來合作,所有公司都可以共享,這就是我們的整合能力。”李俊透露,阿思柯已經做了2000多個項目,共享平臺已經非常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就阿思柯而言,其與很多物流公司相比,一個明顯區別或是優勢在于其動態租賃模式。
李俊表示:“包裝是我們以動態租賃的模式提供給客戶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客戶使用的是環保的循環包裝,但是又像一次性紙箱一樣,用一次付一次的錢,沒有用就不用付錢。至于這個包裝怎么通過客戶工廠甚至是汽車整車廠的評審,都由我們來解決。”
如今,新能源汽車增勢兇猛。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27.9萬輛和319.4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2倍。按此趨勢,新能源汽車全年完成550萬輛目標已是大概率事件。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相應零部件的火爆,相關運包需求自然也隨之上漲。
據悉,從去年開始,阿思柯的業務拓展重點就已經轉到新能源汽車領域。據李俊透露,目前阿思柯的業務增量主要來源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我們與比亞迪合作得更頻繁一些,而比亞迪又在爆發式增長的過程當中,因此在我們的增量業務里面,比亞迪就占了約1/4。當然除此之外,我們與理想、小鵬等車企也有合作。”
具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阿思柯的業務拓展重點主要聚焦在三電領域。這為其帶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李俊表示:“以往我們所做的一些大件,例如保險杠,它雖然很大,但并不是很重,且有些大件零部件已經進行本地化,它的運程較短,對包裝的要求也不高。而三電既大又重,要求更高。”
新能源電池包裝方案;圖片來源:阿思柯
他指出,三電屬于大件,在中遠距離運輸的過程中,對包裝的考驗比較嚴苛,不僅如此,三電還是重件,重量密度比較高,一個電池就有兩三百公斤,這對包裝的質量及其材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阿思柯在開發新業務的同時也在持續研發新的材質。”
由此我們其實可以看出,阿思柯似乎更多瞄準體積大、重量大的產品。對此,李俊給出的解釋是,阿思柯要爭取用最快的速度為汽車行業貢獻最大的價值。
他表示,就一些體積小、重量小的產品而言,其運包成本的降低對于整體成本的改善是微乎其微的,而體積大、重量大的產品則不同。“舉例來說,一個保險杠的物流費加包裝費是100元,我們通過包裝方案的設計,通過循環包裝的改善可以節省20%,那么一輛車的成本就降低了20元,如果一個月產量是1萬輛,一年的產量是12萬輛,那么一年就可以為其節省240萬元。”
據了解,從2010年的500萬元到2020年的5億元,十年間阿思柯的營業額翻了差不多100倍。李俊指出,在營業額的大幅增長背后,公司累計給客戶帶來的成本節省已經達到3~5億元。
“也正因如此,我們有信心繼續飛速發展。”據李俊透露,阿思柯目前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其2022年營業額預計可以達到7億元。
共探AI時代的供應鏈數智化發展之路!《數智化供應鏈白皮書》正式發布 ?
1685 閱讀外賣戰OR即配戰?京東美團博弈,快遞受傷?
1638 閱讀零售企業倉儲博弈:自營VS外包
1370 閱讀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264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1021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73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863 閱讀投資12.5億元!京東物流、胖東來聯手布局供應鏈產業基地
846 閱讀快遞綠色包裝進校園,極兔全方位展示全鏈路綠色管理成果
773 閱讀小紅書與淘寶天貓達成戰略合作:種草全鏈路方案升級
72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