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是近幾年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實現供應鏈中所有環節的最優化。
在供應鏈中,無論是制造商還是供應商、零售商,都要追求資金的最快周轉,都與庫存管理的水平有極大的關系。因此,在整個供產銷環節中,庫存成為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01 傳統庫存控制策略
在傳統的庫存控制中,一般有三種策略:
1、定量定貨方式
定量定貨方式是指當庫存量下降到預定的最低庫存數量時,按規定數量進行訂貨補充的一種庫存控制方式,這種方法是定量不定時,即訂貨數量固定,訂貨時間不定。
2、定期訂貨方式
定期訂貨方式是指按預先確定的訂貨間隔期,定期檢查庫存并進行補充的一種庫存控制方式,這種方式是定時不定量,即訂貨時間固定,但訂貨數量不定。
3、最大最小訂貨方式
即根據一個最大庫存水平及一個固定訂貨點,隨時檢查庫存狀態,當發現庫存降到訂貨點水平以下時,發出訂貨,訂貨后使最大庫存水平保持不變。
這三種傳統的庫存控制方式,主要是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即“訂貨量”和“訂貨時間”的問題。
隨著企業的發展需要,這些庫存控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滿足企業的現實要求。
因為供應鏈的需求存在放大原理,實際的訂貨量往往與實際需求存在偏差。
如何從供應鏈視角去制定企業的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成為了關鍵。
近年來,隨著“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CPFR)”思想的發展,減少供應鏈上下游的中間庫存,增強了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已經成為了目前企業主要探討與實踐的方向。
近些年應?較多的供應鏈下庫存控制策略有:供應商擁有庫存(VOI)、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管理庫存(JMI)三種。
上述的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打破了企業界限,致力于降低、甚至消滅供應鏈上的中間庫存,提供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
傳統庫存控制策略與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有什么區別?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VOI、VMI、JMI是什么呢?
01 供應商擁有庫存策略(VOI)
VOI,即Vendor Owned Inventory,供應商擁有庫存,是企業實現供應零庫存的一種常見模式;對于供應商而言,就是我們所說的寄售Consignment。
其表現為供應商將貨物補充到企業可以直接用的倉庫中;物料所有權所屬于供應商,但使用權及控制權在企業;企業可以按企業所需進行領料,在領用出庫時實現物權的轉移;企業按約定結算期限與供應商按實際領用量進行結算。
從上可以看到:
1、VOI著重在財務結算上的變化,著重在使用時物權轉移并進行結算,延遲交貨及結算時點。
2、VOI物料所有權為供應商,使用時才轉移到企業。
場景應用:如果庫存是和外部供應鏈之間的合作,目前企業中常見的還是VOI管理,重點在于結算端,庫存成本轉移到供應商頭上。
02 供應商管理庫存策略(VMI)
VMI全稱是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意思是供應商管理庫存。
VMI一般用于客戶供應商雙方認可的協同的共同管理的庫存,目的是通過共享數據,讓供應商自主補貨,更傾向于雙方(多方)協同,庫存賬務上一般歸屬甲方,但是如果協商也可以歸屬乙方,一般用在汽車或者零售行業。
在實際企業實踐中,VMI的模式有三種實現形式:
1、“供應商—制造商”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制造商選擇?些核心供應商,給其提供倉庫,或供應商租用倉庫。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制造商定期把銷售預測、銷售計劃、生產排產計劃等信息滾動提供給供應商,供應商按照制造商的生產安排自動向倉庫補貨。在汽車行業中,有些主機廠對其重點合作的供應商會采用此種方式。
2、“供應商—第三方物流—制造商”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引入3PL進行倉儲管理。根據三方之間的合約,3PL承擔倉儲服務的同時,也承擔庫內分揀、配裝、配送等服務。
這種情況下,3PL需要服務多個供應商和制造廠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及服務優勢。也是行業中經常稱為的VMI-Hub模式。在電子行業、汽配行業經常使用,如華為委托DHL為其他提供國內外供應商零部件的庫存管理服務。
3、“制造商—分銷商”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制造企業作為供應鏈中的上游企業,其通過建立區域倉儲物流中心,集中管理末端分銷商的庫存,從而減少末端分銷門店儲備大量存貨。
一般出現在服裝分銷、汽車分銷業務中采用這種模式,而且目前行業出現的分銷商庫存集中、統倉統配模式是非常接近的。
此種方式,可以使得上游廠商不但使能準確掌握在售庫存,而且能夠有效避免產品倒掛銷售、跨區串貨、滯銷產品盛行等情況。
相對于傳統庫存控制?式與VOI,VMI有如下優勢:
1、VMI將傳統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方式,轉化為核心制造企業為中心的庫存控制方式,使供應鏈庫存層次簡化。
2、通過借助3PL專業化優勢,可以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發揮專長,減少物流配送的精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供應鏈上的物流及倉儲成本。
03 聯合管理庫存策略(JMI)
聯合庫存控制,JMI,即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種風險分擔的庫存控制模式。
聯合庫存控制與供應商用戶庫存不同,它強調雙方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使供應鏈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都從相互的協調性來考慮,保證供應鏈中相鄰的兩個節點之間的庫存管理者對需求的預期的一致性,從而消除了需求放大現象。
具體如下:
建立聯合庫存管理機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共同合作目標。
2、建立聯合庫存的控制方法。需要建立多個需求商之間調節與分配庫存量機制。
3、建立信息溝通系統。
4、建立利益分配、激勵機制。
5、建立快速供應系統(QR)。利用EDI等信息技術,進行銷售時點的信息交換,縮短訂貨提前期、減少庫存、提高服務水平。
以上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的要點及知識的你掌握了嗎?
4個低碳獎項丨2025 LOG低碳供應鏈&物流創新案例申報開啟!
1285 閱讀順豐再出手,領投無人車公司「白犀牛」
1042 閱讀外貿出口轉內銷商家在抖音電商成交3.6億元
994 閱讀5000種汽車配件絲滑入倉,菜鳥海外倉推出汽配出海解決方案
870 閱讀鳴鳴很忙VS三只松鼠 ,誰的供應鏈更抗打?
784 閱讀Wildberries開啟中東賣家供貨渠道
687 閱讀總投資280億!內蒙古光伏項目將投產
616 閱讀2025年4月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615 閱讀順豐與南京公交推出'同城快遞線'?
649 閱讀超1500家品牌餓了么銷售突破歷史峰值
66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