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很多物流企業都在制定第二年的營銷規劃,我在上課之余,也會被不少企業的營銷負責人“強制”拉進他們的規劃會現場,和他們一起聊聊第二年的策略到底如何訂。在這里總結為“五賣”,供大家參考。
這五“賣”分別是——“賣多少”、“賣給誰”、“賣什么”、“誰來賣”、“怎么賣”。
根據企業的不同,大家定方向和目標的邏輯也就不同,有的更看重市場份額的增長、有的更看重收入的增加、有的更看重利潤的提升,有的則會“既要又要還要”,但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以及物流企業所面臨的市場壓力來看,2025年絕對不是“既要又要還要”的一年,不是說我們沒了沖勁,而是你的客戶不允許啦!
前段時間和一家上市制造業企業的老板聊天,當提到“物流降本”的時候,他給我算了一筆賬:假如企業銷售收入是10000元,采購成本是6000元,其他成本是3000元,利潤是1000元。如果采購成本降低10%(也就是降低600元),在銷售收入和其他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利潤就會變成1600元,結果就是采購成本下降10%,利潤卻提高了60%。
他這里說的是一個“采購杠桿率”的問題,一個企業利潤越薄的時候,降本對他的利潤率的貢獻越大,更何況他還是一家上市公司,利潤率的提升對公司的股價表現何等的重要。
由此可見,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體量越大的客戶、利潤越薄而且還在不斷下降的客戶,他的降本壓力會空前的大,這種壓力自然就會傳導到物流企業身上,所以我們在2025年制定目標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拋棄“既要又要還要”的思想,而是要找準決定公司生死的核心點,把它做大做強。
物流行業是典型的第三產業,就是為了服務于第一、二產業而存在的,其天生就是要“抱大腿”的。你的客戶發展的好,你才有可能發展得好,他日子不好過啦,甚至要倒掉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賣給誰”,確定“客戶畫像”。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好好分析一下到底現在誰在買我們的服務,也就是看看存量客戶到底是誰,再來確定目標客戶是誰,如何分析呢?如下圖所示:
大家分析出到底是哪些客戶在買你的服務之后,好好看一看這些客戶在2025年是不是還能扛得住,如果他們的衰退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的,作為第三產業的我們就要趁著血本無歸之前趕快調頭,如果說目前服務的客戶恰恰處在國家重點扶持的朝陽產業,那么恭喜你,你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行業內部競爭——“卷”,不過好在你只要能跑過同行,就能夠活的還不錯,至于如何跑過同行,那就要看“賣什么”、“誰來賣”和“怎么賣”。
你是賣標準的快遞、快運、集裝箱運輸產品,還是賣干線、倉儲、配送一體化解決方案?或者說,你根本沒有什么產品,能拿到業務就是靠“關系”,那也行,“關系”也是一種資源,也可以用來交換。
但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要想一想所賣的是不是自己的差異化優勢,這種“差異化優勢”是不是具備可持續性。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差異化優勢”的分析工具,如圖:
我們通過“客戶價值”和“獨特性”兩個維度來審視我們的能力,對于客戶價值很大,而且有較強獨特性的能力,我們稱之為“核心”型能力,大家可以盤點一下,在自己的產品/服務列表當中,哪些能成為自己的核心差異化能力,還是說,自己所具備的能力雖然有一定的客戶價值,但是毫無“獨特性”可言。
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客戶在別處隨便都能夠找到,那你就會陷入“價格戰”。咱們也就不要怪銷售人員天天給別人拼“價格”、搞“關系”,個個變成“雙扣”銷售——只懂得降“折扣”與給“回扣”。
銷售組織與團隊如何搭建是由“賣給誰”、“賣什么”來決定的。比如,我賣的是標準的快遞產品,目標客群是中小商家,那么你需要的是“產品導向型”的銷售組織,需要的是銷售人員與客戶之間的單點對接,銷售人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掃街”、“掃樓”、“跑園區”,一家家地向客戶介紹產品和價格優勢。
如果你賣的是“干線、倉儲、配送”一體化解決方案,而且主要目標客群是大客戶,那么你需要的就是一種“客戶導向型的”的銷售組織,只是銷售與客戶單點對接就不夠了,還需要做解決方案的人員、運營的人員,甚至技術的、財務的人員,包括管理層與客戶進行“立體式”的對接,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搭建一個“項目組”或者“鐵三角”組織來服務客戶。
在這里,我們把物流企業的銷售組織大致分為四類,供大家參考,如圖:
其中“綜合模式”和“功能專業化模式”更適合標準產品銷售,“產品專業化模式”更適合復雜產品銷售;“客戶專業化模式”更適合大客戶銷售。
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適合的模式。
“賣什么”、“賣給誰”兩者同樣決定了我們的銷售人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與方法。
比如,你賣的是標準產品,面向的是一個個中小型客戶,那么你就要提高銷售的“效率”,需要的是銷售“更努力地工作”,他要能夠敲開客戶的門、讓客戶喜歡自己、能夠說清楚自己的產品好在哪里等等。
如果你賣的是解決方案產品,而且面向的是大客戶,那就需要提升銷售人員的“效能”,需要的是銷售“更聰明地工作”,他要能夠真正理解客戶的需求、要懂客戶所在的行業、要能夠協同公司內部的資源等等。
公司銷售的產品不同、面向的客群不同決定了銷售人員要匹配不同的能力、方法、流程與工具,我們不能“低配”也不能“超配”,低配了會讓客戶不滿意,留不住客戶;超配了會大大增加公司的成本,會讓銷售人員大材小用。
希望這“五賣”能夠對大家2025年的銷售規劃有所助益,真心祝愿我們的物流企業在新的一年貨如輪轉,財源廣進。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2405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238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730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290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73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159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64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125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1078 閱讀全球海運市場動態(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0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