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所有人過新年的方式,還有所有企業2020年的運營方式、原有的計劃。下面跟大家分享,新冠疫情對物流行業的影響。
我們首先來把新冠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疫情做簡單對比,到底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大概從三個維度來看。
第一,傳染人數。目前,新冠在國內的感染人數是7萬多人(截至3月2日為80302人),將近10萬的級別。而當年非典的疫情感染不到1萬人,所以是10倍的差異。
第二,影響的區域。非典主要是在廣東和北京地區,而現在的疫情蔓延到全國所有地區,從覆蓋GDP的范圍來看,約是非典的三倍。
第三,影響的程度。我專門看過2003年非典影響高鐵乘客數量,最大的跌幅是同比下降了62%,而新冠疫情期間是同比下降82%。從影響程度來看,新冠也遠遠超過非典。
所以從整體來說,新冠疫情對今天的中國經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影響。很多人把它跟非典相比,以為跟非典一樣過去了就沒有影響了,我覺得被低估了。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整體的影響遠遠超過非典。
大家最關心的是會影響多久?什么時候才能復工復產到正常狀態?
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情況,我用一個比喻,目前是擠牙膏式的復工復產,雖然政策推廣很快,但截止到22日,所有城市的返程人數平均只有30%,也就是說大多數工人沒有復產,復產還在緩慢地進行。
但我們看到有不同的梯度,比如東莞、深圳恢復得快一點,北京、上海慢一點;而制造業明顯恢復得更快,服務業恢復得更慢。所以復產會有一個階梯,現在國家的政策是先保出口,再保制造業,然后再保零售等服務產業。
現在國際上的新冠疫情又開始了,非典當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期差不多是半年,新冠疫情絕對會更長,最短6個月,有可能會影響12個月,所以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更長期影響。
最后,就算我們能夠有限復工復產,但復工復產的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聚會、開會,被迫采用遠程的方式,或者是非聚集的方式,必然影響生產效率和方式。
所以,復工復產是“擠牙膏”的方式,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慢慢恢復。
今天中國的經濟形勢跟當年非典發生的時候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非典;另一方面,2003年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出口同比增長20%以上,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相比當年增速放緩,我們還面臨中美貿易戰、制造業轉型關口,種種因素疊加,新冠疫情造成的后果必定與非典不同。
我覺得最大的差異是,非典疫情對中國來說,是高速增長過程中的一個暫停鍵,暫停后很快就恢復了。而今天的新冠疫情,是去產能過程中的外部加速力。原來需要幾年時間去產能,新冠疫情的發生讓整個周期加快。總需求下降,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更大。
我們也聽到很多樂觀的心靈雞湯,說新冠很快會過去,但我們必須坦誠,它帶給經濟、帶給企業的負面影響巨大。
我們看一下疫情對物流行業的整體影響。
慶幸的是,在所有行業里,物流所受的影響不是最大的。物流跟生產相關,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做了企業復工訴求的調研,結論是對物流的需求排在復工需求的第一位,77%的企業認為物流通道的恢復是復產第一緊要的,其他的比如融資政策支持只有30%到40%的訴求率。
物流是制造業相關的剛需,所以國家有很多政策加快物流復蘇,盡快恢復物流通道。
我們可以看到,恢復的進展有快有慢。小票的恢復更快,全國性的網絡恢復更快。到2月17日,電商快遞的恢復已達40%;到2月21號,網絡型快運基本也恢復了40%,這兩天恢復得更多了,可能到50%~60%。而那些大票的專項市場、整車市場,現在還遠遠沒恢復到這樣的程度。所以整個市場的恢復是分階段的,小票和全國性網絡恢復更快。
我預計可能要到3月底,物流行業的量才能恢復到平常峰值。
對物流企業的老板來說,第一必須承認新冠疫情對所有企業是一個重大的坎,是靠心靈雞湯邁不過去的坎。第二,新冠疫情對所有小型企業是更大的坎,因為去產能正在加速。第三,經營方式的重大轉變。所有企業必須去適應轉變——大量運用線上方式,依靠品牌和產品去獲取客戶。
總結起來,疫情之下的物流行業有三大趨勢:
第一,剩者為王。
上面談到,在疫情中,相對小型公司和專線來說,跟小票相關的、全國性網絡受打擊較小,所以,“剩者”的我們在競爭格局里反而有相對的利好。
第二,強者恒強。
由于品牌影響力、客戶知名度方面的差異,在重大事件沖擊下,全國性網絡平臺公司、一線網絡會跟二線網絡進一步拉開差距。
第三,加盟利好。
在貨量下降時,企業有固定成本、人工、場地,還有大量的消耗。而加盟制企業所受到的沖擊會遠遠小于直營制。比如,同樣的全國性網絡,加盟制網絡的員工大概只有直營制的20~30%,而直營制在貨量不足的時候,需要承擔大量員工工資和固定成本的消耗。
所以在巨大的波動行情里,加盟制受影響反而較少。這也是對加盟制網絡的利好。
現在加盟網絡的核心是,怎樣獲得更進一步的差異化?
剛才講到,疫情讓行業的節奏受到嚴重波折,但最終大家要復工、復產,我們還要回到公司經營的本質:競爭實力到底來自于哪里?
在快運行業,我們始終堅持兩個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一個是網絡生態,一個是運營效率。
我們有不同公斤段的產品,從30公斤、70公斤,到500公斤、800公斤,再到1.5噸、3噸。最上面一層,是所有加盟網點組成的網絡生態,你用什么樣的經營機制?是不是有靈活定價?是不是有優勢產品組合?是不是有非常強的網點來獲取市場?所以網絡生態是否夠優夠強,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
第二個是運營效率。當你有這么多分撥,這么多網點,一天3萬噸的貨量,如何優化網絡的路由、分撥、效率,讓你獲得整體成本的下降?以今天安能的貨量規模,只要我們單公斤成本降一分錢,公司一年就會產生一個億的利潤。
所以我們經常講,我們的目標是每年多降低一分錢。我們的規模還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所以經過3年5年的積累,如果每年都降低一分錢,可能就獲得10個億、20個億的利潤。所以運營效率也是一個最核心的要素。
如果我們把運營效率的提升和網點生態的繁榮結合起來——通過極致的運營效率優化降低成本,把我們成本的競爭優勢反饋給加盟網點,獲得市場的競爭優勢,那么這就是整個加盟網絡持續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來源。
今天快運行業已經形成了一線網絡的梯隊,競爭也非常激烈,但行業門檻越來越高,能夠進入的全國網絡快運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少。如何優化運營效率,如何繁榮網絡生態,是企業持續獲得優勢的最核心的要素。
那么,面對疫情,安能思考的最核心要素是什么?
在我們的視角里,看重的是未來5年、10年客戶和市場的價值,這遠遠大于對短期利潤的追求。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面對這樣的疫情,我們如何幫助網點降低成本、減少疫情帶來的負擔,如何做出更好的運營品質、客戶價值,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更好的口碑、更好的品牌。
我們已經決定犧牲今年的短期利潤,用于扶持全網加盟伙伴,做經營、防疫情,做好客戶維護,做運營效率的提升,做好品質保護,以帶給網點更強有力的競爭優勢,讓他們在市場上獲得更好口碑,為未來5年、10年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過去10年里,安能最核心的一個經營理念,是我們一直秉承著開放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我們將致力于跟所有安能的合伙人一起,打造中國最強大的快運零擔網絡,為中國物流創造一個嶄新的、更有生命力的快運網絡模式。
希望所有安能的合伙人和未來潛在的合伙人加入我們,大家一起奮斗。
京東物流招標 | 2025年3月湖北京東大件物流宅配資源招標
1594 閱讀藏在26條全國兩會提案中的2025物流大機遇:自動駕駛、低空經濟、多式聯運、靈活就業、農產品物流、低碳……
1514 閱讀德邦股份2024年營收達403.79億元,與京東資源整合助推收入進一步增長
1342 閱讀普洛斯與Ares 52億美元交易完成,獨到模式又一次驗證價值
1166 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劃2025物流發展重點
959 閱讀京東將招聘1萬名實習生,部分職位月入過萬
907 閱讀升職絕招?揭露物流職場潛規則
875 閱讀?京東物流2024年營收1828億元,營收、增速、凈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736 閱讀極免2024年凈利潤1.1億美元,中國首次實現盈利
705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廣西省合作伙伴招標
691 閱讀